“八月的梨子,九月的楂,十月的栗子笑哈哈?!苯鹎飼r節(jié),正是時令干果栗子上市的季節(jié)。栗子又稱板栗,是我國特產,素有“干果之王”的美譽,在國外還有“人參果”之稱。板栗與棗、桃、杏、李被稱為中國古代五大名果之一,歷來深受廣大百姓的喜愛。
栗子香甜味美,營養(yǎng)豐富。研究表明,栗子富含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脂肪、維生素B1、維生素B2、維生素C、尼克酸、胡蘿卜素、視黃醇、膳食纖維以及磷、鈣、鉀、鐵、銅、錳、鎂等礦物質。其中蛋白質含有包括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在內的20余種氨基酸,為一種優(yōu)質蛋白質;碳水化合物含量比其他堅果多3~4倍;礦物質含量比蘋果、梨等普通水果高得多;維生素B2的含量至少是大米的4倍;維生素C比公認含維生素C豐富的西紅柿還要多,更是一般糧食所不能比擬的。栗子可代糧,與棗、柿子并稱為“鐵桿莊稼”“木本糧食”,能保證機體基本營養(yǎng)物質供應,是一種價廉物美、富有營養(yǎng)的滋補美食。栗子吃法很多,可生食、蒸食、炒食、煮食,或用栗子粉制各種糕點,還可與其他食材搭配做成各種香氣四溢的美味佳肴。食用提示:推薦量為每人每次50克左右,尤其是生食時更要加以控制。
栗子藥用價值也很高。中醫(yī)認為,栗子性平、味甘;入脾、胃、腎三經,具有養(yǎng)胃健脾、補腎強筋、活血止血等功能,主治脾虛泄瀉、反胃嘔吐、腳膝酸軟、筋骨折傷腫痛、瘰疬、吐血、衄血、便血等病癥?!侗静菥V目》載:“栗治腎虛、腰腿無力,能通腎益氣、厚腸胃也,腎主大便,栗能主腎”;《名醫(yī)別錄》載:栗子“主益氣,厚腸胃,補腎氣,令人忍饑”;《千金·食治》載:栗子“生食之,甚治腰腳不遂”;《唐本草》載:栗子“嚼生者涂病上,療筋骨斷碎、疼痛、腫瘀”;《食性本草》載:栗子“理筋骨風痛”;《滇南本草圖說》載:栗子“治反胃”?,F(xiàn)代醫(yī)學研究表明:栗子具有抗菌、消炎、抗凝血、升高白細胞的生物活性,其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、多種維生素、微量元素和黃酮苷類及揮發(fā)油等化學成分,可防治高血壓病、冠心病、動脈硬化、骨質疏松等病癥,是一種抗衰老、延年益壽的珍貴果品。常吃栗子,還可有效治療日久難愈的小兒口舌生瘡和成人口腔潰瘍等。注意:風濕病者忌用。
山東健之源承接保健功能片劑、粉劑、顆粒、袋泡茶、凝膠糖果、軟膠囊的OEM/ODM代加工業(yè)務。